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 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

蔡子強:「一報還一報」 (即 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南方人物週刊 - 新君王論】政治,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於是,要爭取民主便必須與當權者誓不兩立;選擇「合作」和「妥協」,便是罪無可恕的投降主義。上次提到「蘇維埃型」談判的弊端,那麼談判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呢?


雖然我們常拿「政事如棋局局新」來形容政治局勢瞬息萬變,以「高手過招」來形容政治領袖之間的策略互動,但政治與下棋其實有一個很大分別 -- 下棋是「零和遊戲」,我贏便意味著你輸;政治卻遠非如此。


相信不少人聽說過一個1950年代提出的概念:囚徒困境。


兩個罪犯準備搶劫銀行,但作案前失手被擒。警方懷疑他們意圖搶劫,苦於證據只夠起訴非法持有槍械,於是將其分開審訊。為離間雙方,警方分別對兩人說:若你們都保持沉默(「合作」),則一同入獄1年。若是互相檢舉(互相「背叛」),則一同入獄5年。若你認罪並檢舉對方(「背叛」對方),他保持沉默,他入獄10年,你可以獲釋(反之亦然)。


結果兩人都選擇了招供。孤立地看,這是最符合個體利益的「理性」選擇(以A為例:若B招供,自己招供獲刑5年,不招供獲刑10年;若B不招供,自己招供可以免刑,不招供獲刑1年。兩種情況下,選擇招供都更有利),事實上卻比兩人都拒不招供的結果糟。由囚徒困境可知,公共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從眼前利益、個人利益出發,結果會對整體的利益(間接對個人的利益)造成傷害。


為解決「囚徒困境」難題,美國曾組織競賽,要求參賽者根據「重複囚徒困境」(雙方不止一次相遇,「背叛」可能在以後遭到報復)來設計程序,將程序輸入計算機反覆互相計算,以最終得分評估優劣(雙方合作各得3分;雙方背叛各得1分;一方合作一方背叛,合作方得0分,背叛方得5分)。有些程序採用「隨機」對策;有些採用「永遠背叛」;有些採用「永遠合作」……結果,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阿納托爾·拉帕波特教授的「一報還一報」策略奪得了最高分。


「一報還一報」策略是這樣的:我方在第一次相遇時選擇合作,之後就採取對方上一次的選擇。這意味著在對方每一次背叛後,我方就「以牙還牙」,也背叛一次;對方每一次合作後,我方就「以德報德」一次。(這讓我想起《論語·憲問》中,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反問:「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該策略有別於「善良」的「永遠合作」或「邪惡」的「永遠背叛」對策,及對方一旦「不忠」,我方就不再給機會,長久對抗的策略。


如果你選擇「永遠背叛」策略,你或許會在第一局拿到最高分,但之後的各局可能都只能拿到低分,最後雖然可能「戰勝」不少對手,但由於總分很低,最終難逃被淘汰出局的命運。所以除非很難與對方再次相遇,不用擔心其日後的反應,才可選擇對抗與背叛;否則,在長期互動的關係中,「一報還一報」是最佳策略:它是善意的,從不首先背叛;它不迂腐,不管過去相處多好,仍然對背叛有反應;它是寬容的,不因一次背叛而選擇玉石俱焚。


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和公共政策教授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的著作《合作的進化》中,還對「一報還一報」下了更深刻的腳註: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如果兩軍實力相當,強行進攻只會被殲滅,結果雙方都會選擇掘戰壕對峙。橫豎消滅不了對方,為減少無謂傷亡,兩軍對壘最有效策略也是「一報還一報」,其四大原則是:


一、友善(friendly):對方未讓步自己可先行讓步;


二、報復(retaliate):若對方違反合作關係,必須報復,給予對方清晰的回應;


三、寬恕(forgiving):若對方浪子回頭,願意讓步,就要既往不咎;


四、清晰(clear):讓步要清晰,對方才能與你合作。


某些政治僵局中,「一報還一報」策略的政治智慧特別有參考價值。想和解,若要跨出大大的一步,雙方的心理障礙以及風險實在太大,結果只能一小步一小步走,靜待對方「一報還一報」。你不能奢望對方一下子完全撤去防線,只能留心對方每一個細小但微妙的善意舉動,展開漫長的良性互動。


政治正是這樣一種藝術。


你不能從自己單方面的利益出發看問題,一廂情願地指望對手如你所願妥協或「出牌」。相反,你必須無時無刻地思考對方的政治利益(編:自己的政治底線在哪?)究竟何在,留心觀察他的各種微妙的信息,提出符合雙方利益的「雙贏」方案,才可換取「寸進」。


我想以金庸的兩部經典武俠小說來比喻:


《神鵰俠侶》中,北丐洪七公與西毒歐陽鋒在華山之巔比拚內功,兩人功力悉敵,結果相持不下。洪七公原想收手,苦於神志不清的歐陽鋒苦苦相逼,他知道如果自己先行「散功」,對方卻毫不領情,便會被對方打死,只好苦撐下去。最後兩人同歸於盡。


相反,《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教主張無忌與少林三大神僧比拚內力,一樣相持不下,但雙方都感到對方的善意,於是輪流散去少許內力,以作試探,結果和氣收場,雙方都全身而退。


 


蘋果日報新聞


伊朗青年被判以眼還眼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214&sec_id=15335&art_id=14763812&av_id=1476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