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春節過後驚蟄打小人快將到來

文匯報新聞

驚蟄打小人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2/12/HK1102120008.htm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羅敬文)香港繼早前向國家申請把長洲太平清醮和大坑中秋舞火龍等節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港府最近已草擬1份涵蓋全港共63個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初步普查名單,包括客家山歌、打小人、盆菜、跌打、「刨花油」、蝦膏蝦醬製作、傳統雨傘製作,以及養豬養雞工藝。民政事務局預期普查工作於明年上半年完成,將會製作資料庫及交由相關委員會作最後審定,再研究向國家及聯合國把有關項目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透過成功申報鼓勵更多人參與維護這些傳統。

 港府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前年委託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全港普查,透過文獻資料搜集、實地考察及口述歷史調查,已整理1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初步名單,包括傳統口頭表述、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及儀式、有關自然界知識實踐、以及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範疇。

客家山歌舞龍獅等登榜

 初步名單涵蓋63項建議主要頂目,再細分不同形式及地方舉行共計有216個次項目,涉及客家山歌、舞龍舞獅、粵劇、謎語、春秋二祭、點燈、驚蟄祭白虎打小人、神功戲、打醮、七姐誕、天后誕、魯班誕、端午節、涼茶、跌打、養雞、養豬、棚屋工藝、傳統頭髮定型劑「刨花油」的製作、蝦膏蝦醬製作、盆菜等等。

 多名立法會議員昨出席民政事務委員會會議時,關注當局如何保護這些傳統文化工藝的傳承。有議員表示,當局除把項目申請為文化遺產外,應研究保存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應待申報成功後才研究保存,擔心「成功申報之日,便是接近失傳之時」,亦關注大坑舞火龍最終或因沒男丁參與而失傳。

政府投入資源鼓勵參與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當局已投入資源保護相關文化遺產項目,相信成功申報有助鼓勵更多人參與維護這些傳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表示,當局會在資源上提供協助,並設有基金資助經營有困難的機構保留傳統技藝,但承認「刨花油」以及雨傘製作,或因商業因素難以繼續經營。

飄色技巧編輯成書推廣 民政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賴黃淑嫻表示,普查工作明年上半年完成,當局會成立網上資料庫供市民查閱,並會把傳統技藝如飄色和包山製作技巧,編輯成書及向學生推廣。她又稱,當完成制訂非物質文化遺產草擬名單後,將會呈交諮詢委員會審定,再研究向國家文化部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得曾經有人歧視及攻擊我過去發表過的一篇文章, 當時我只是以趣味角度去介紹打小人是香港獨有特色, 這些攻擊我曾發表文章的人士, 一早就已經移民外邦去也, 又或者, 不是本地土生土長的「老香港」, 他們根本沒有在香港長期生活過, 真正了解到香港的本土文化、風俗習慣及香港人的生活特色? 更時常在咀邊掛著什麼什麼愛香港愛祖國, 只懂機械地套上口號式句語, 甚至, 以隔岸觀火的心態去看香港問題, 他們認為, 出自其口的才屬真理, 其實他們對香港地道文化, 認識有幾多、了解有幾深呢? 實在令人懷疑 ......文章當然是自己的好, 重溫如下:
http://yeshoushan.blogspot.hk/2010/03/blog-post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