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經書、緯書

經書


「經書」的「經」字,是「常」的意思,經書,就是「記述天道人事常理」的書。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篇說:「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便是就此義而言。


易、書、詩等書,本只是最早的一些簡冊,因這些簡冊所載的是天地之間人生事理的常道,孔子加以整理編述,用以教學,所以便成了儒家的「經」。儒家的學書最被重視,漢代獨尊儒,於是儒家的經書,為眾所公認的有其載道的價值,直稱為「經」。至古書中其他各家只是一己學說的傳道之文,雖也自稱為經,但那些書在「經」字上面冠以識別。如「醫經」、「墨經」之類,而不被承認為「經」。後儒解釋「經」的書,稱為「傳」如「左傳」「公羊傳」等。


儒家本來有六經,它們是《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和《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緯書


緯書乃相對於儒家的經書而言,「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班固(「漢書」之作者)稱聖人作經,賢者緯之,實際上緯書是混合神學附會儒家經義的書,把孔子和經學神化。它起于秦,流行於西漢末年,而盛行于東漢。東漢稱爲「內學」。漢代學者,以古傳經書,亦必當有緯書,於是托古作制,創造緯書多種。同時,更有創造讖語者,故曰讖緯學。


儒家有「六經」、「七經」,相應有「六緯」、「七緯」。有的學者把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等也視爲緯書。當時著名的緯書有「七緯」,即《詩緯含神霧》、《書緯帝命驗》、《禮緯含文嘉》、《樂緯動聲儀》、《易緯乾鑿度》、《春秋緯元命苞》、《孝經緯援神契》。


緯書在兩漢思想文化領域,具有突出的地位,上自朝廷,下至民間以及知識、官僚界,都有廣泛的影響。西漢後期、新莽和東漢前期,是它的發達期。從整體上看,緯書雜論陰陽五行、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天文曆法、地理、風俗、歷史、占算之術等等,但其核心是論述社會政治問題。正因為如此,所以才引起朝野上下廣泛重視。它既是俗文化,又是雅文化,在民間廣泛流傳,同時經官方刪定,在很長時期又被列入官學。


緯書將流行於兩漢的「天人一體化」理論發展到極致。它把神、自然、人一體化:神自然化、人化;自然神化、人化;人神化、自然化。緯書中充滿了「天人相副」、「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內容,用自然現象比附社會現象,爲統治者製造神話,故成爲封建君主制度的理論基礎。


緯書以政治爲中心,將天理想化和社會功能化,天既象徵人事,又對人事作出主動反應,從而表達了緯書作者的均平、無爲的政治理想,政治調整觀及政治價值觀,反映了中國古人的一種普遍的政治文化心態。


讖緯的主旨是維護封建秩序,但其中神意太濃,與王權每每發生衝突,三國以降,屢遭禁絕,隋以後幾無完書。現存輯本有明孫谷的《古微書》、清代《漢學堂叢書》中輯讖緯55種、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緯書40種、趙在翰輯有《七緯》。日本安居香山、中村璋八合輯《緯書集成》最為完備。